女性风采
    女性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张华:将一切做到尽善尽美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全国妇联近日表彰先进,我校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华教授获此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是湖北省高校系统的唯一代表,也是我校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女职工。

    翻看她的推荐材料,我们看到:张华,湖北省第三届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第八、第十届党代表,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才,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级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参编国家标准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为我校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国家级技术交流平台搭建,优秀成果转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女教师数十年如一日,精心育人,潜心科研,甘于奉献,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这些年来,我追求自己的理想,热爱本职工作,希望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一点应有的贡献。”说完,张教授摸着她的一头短发,发出爽朗的笑声。

    积极探索,三尺讲台尽显教师风采

    “教好课是我的本职工作。”张教授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把满腔的爱撒向了每一个学生。从教28年来,她先后为本科生讲授《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近20门,为研究生讲授《绿色制造》等课程近10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她指导的毕业研究生中,多人获得湖北省、学校优秀研究生论文奖、优秀科研成果奖。

    “上张老师的课要聚精会神,稍不注意被提问,答不出就糗了。” 05级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张旭刚说。课堂上,张教授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安排课堂讲授的同时,她总会安排几次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做课件上台过把“老师瘾”。课下,不管哪位同学有问题找她,总是热情回答,还常主动打电话给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她新颖有趣的讲授方法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受学生的喜爱,也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许,多次获得学校教学竞赛优秀奖、教学检查优秀教案等奖励,2010年获得中国教育界联合会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研究生指导上,张教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术道德修养,要求研究生所有的论文都要经过她审定后才能投稿。06级研究生夏弘说:“张老师要求很高,论文从完成初稿到投出,修改十几遍是常事,有的甚至修改二、三十遍,就连文中一些小细节也不会放过。”正是因为张教授的严格要求,她指导的学生冯朝辉研究的项目获2012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哈电杯”三等奖,博士研究生江志刚2009年评为武科大“十佳青年教师”并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派往美国普度大学开展博士后交流,博士研究生王贤琳副教授2009年获武科大优秀教师,博士研究生赵刚获得学校优秀博士论文资助,博士研究生吴小珍和硕士研究生鄢威获2009年校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张教授还十分重视教学研究。1992年她调入武科大,教学任务从最初每周十学时迅速增加到每周二十学时,甚至达到每周三十学时。在保质保量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她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编写教材,参加教学研讨会。为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她还独自编写了《电力拖动及机床电气控制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

    教学的全心投入虽然不能让张教授物质上富有,但却让她收获了为人师者最可宝贵的东西。“您对我们的爱,您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终身受益。”每年教师节、春节,面对学生们寄来的明信片和发来的邮件,看到学生们最真挚的话语,张教授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艰辛求学,开辟特色领域回馈学校

    “2000年6月重庆大学博士毕业时,导师希望我留校并承诺解决家属及其它待遇等问题,一些南方外企也提供了高薪职位,希望我能过去工作。我当时想,我的根在武科大,我的一切都是武科大给与的。短暂犹豫后,我婉拒了企业高薪职位和重庆大学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了武科大。”张教授微笑着回忆当时的选择。

    当谈及求学的经历时,她的话语却流露出外出求学的艰辛。

    1995年,为了学校需要和自身的发展,她忍受着家庭牵挂的痛苦,到重庆大学作访问学者。“到重大,我希望能在新的环境里大展身手,多次请求尽快让我进入研究角色,然而实际境遇却反差极大,没给我这位普通专科学校的年轻讲师分配具体任务。”

    “妈妈,妈妈,我想你。”“妈妈,今天下雨了,其它同学都有妈妈来接,妈妈你来接我吧……,”“妈妈,老师说今天要开家长会,我想要你参加……”。刚到重大那一年,每周电话中传来女儿略带娇气的连声呼唤,她总是忍不住落泪。孩子刚七岁,之前从没分离过,那时在重庆街头一见到七岁左右的小女孩,她就心酸,眼泪就不自觉地流出来。“欠女儿的太多,但我对得起学校的培养。”她说。

    境遇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并没有将她压垮。在做访问学者的几年中,她一面利用重点大学优越的资源条件广泛收集和阅览学科领域的研究文献及研究动态,一面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实验室及学科研究项目。研究室夜晚及节假日加班的队伍中,总是留下她的身影。有时在实验室编写一个算法或一个模块,她常常至深夜,被守门人多次催促“赶出”研究室。

    她勤奋好学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逐渐得到了同学、朋友们的肯定,也改变了导师的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负责敏捷制造这个新的研究方向后,她相继申请到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几年下来,从敏捷制造到绿色制造,她逐渐和导师稳稳地打下了一个新的天地,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为研究所创科研经费一百余万,并且在全国深有影响。

    求学期间的艰苦、辛酸和快乐,成了她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2000年回到学校后,利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研究基础,她结合校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绿色制造,并结合机械学院传统专业——冶金机械、液压机械,形成了新的特色专业。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潜心科研,学术领域沉淀丰硕成果

    “科研和教学不能分开,只有抓住学科前沿,有创新能力,教学才能焕发活力,才有发展前景。”张教授这样诠释着“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思想。作为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是从根本上解决机械制造业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

    2001年在校院各级领导及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张教授克服实验条件有限,人手不足等困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历经了五轮评审与淘汰,终于成功地拿到了国家863“十五”规划的首批项目《面向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关键使能技术及其应用支持系统研究》的资助。同年,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研究荣获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6年张教授成功获得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绿色规划与优化运行技术》的资助,实现了我校作为牵头单位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同年,《绿色制造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体系研究》荣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2年2月,继成功获得2006年、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后,张教授率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基金申报工作。“那段经历太痛苦了!”当时参与基金申请书撰写的肖明老师回忆说:“每天都在办公室写本子,整个本子差不多改了五十多稿,推倒重写至少三次。一有新的想法就讨论,办公楼关门后课题组还常常在路灯下继续……”

    2005年张教授主编的《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首次系统阐述绿色制造理论体系、关键技术的科学论著,入选“863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丛书”;2012年她将绿色制造技术与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从系统思维、学科综合、技术集成和整体优化的角度对绿色制造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与科学实践进行阐述,主编了《绿色制造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著作1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数十年的坚持,张教授率领其研究团队在绿色制造研究领域中稳步推进,主持和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5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参编国家标准6项,出版著作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26篇。

    甘于奉献,平凡岗位尽显党员本色

    2008年底学校成立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张教授出任中心主任,此时中心仅有3名成员,她和2名副主任(1名兼职)。面对全新岗位的挑战,她谈到:“学校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行业的科研实力较为突出,但是在学科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共享方面还不够。我希望在这个岗位上能尽快打开局面,为我校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方向科研合作交流、国家级技术交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正因为这一份信念,她与中心全体成员一起,积极争取各方项目资助,致力于以项目申报为纽带,加强各学院、各科研团队之间的联系。中心联合我校资环、化工、机械等学院与湖北省商务厅签订中-欧世贸项目3项,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钢铁工业节能技术与能效评估体系开发合作项目1项。

    “申报时,从环保厅最新项目指南的跟踪,到项目申请书撰写、人员组织上,张主任亲力亲为,历时一年多,终于拿下了这个项目。”在谈到2010年与湖北省环保厅签订的科研项目时,节能减排中心伍林老师无比感概。

    这些项目的成功申报,为武科大各科研团队间相互交流、成果共享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扩展了武科大项目申报的范围和途径。在她的带领下,中心成员努力克服连续2年无办公经费的困难,在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2012年中心累计项目到账经费达156.46万元,人均39.115万元,高标准超额完成了年度到账经费60万的考核指标。

    中心开放基金涵盖很广,涉及材料冶金、化工、资环、医疗等众多学科领域,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从项目申报前申请指南的撰写,项目评审过程中校外同行专家的组织,项目立项时专家领导小组的讨论,项目中期检查等等环节,张教授带领中心全体成员尽力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研究环境,促进他们成长。“虽然资助金额有限,但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对我们这些科研工作刚起步的教师来说,有助于我们熟悉整个课题研究流程,为将来科研项目申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受益匪浅。”对于中心设立的开放基金,2010年受到资助的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王艳红说。

    “开放基金的设立为青年教师的科研起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那些一直从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大大缓解他们前期经费不足的困难,”在2012年学院科研副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交流会议上,一位院长说。

    五年的坚持不懈,中心开放基金共计资助项目74项,资助我校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方向青年教师发表科技论文85篇,其中SCI/EI检索37篇,资助出版科技著作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以此为基础,受开放基金资助的青年教师已成功申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4项;同时培养出一支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创新科研团队,为我校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教授还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中心先后邀请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单忠德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及应用化学系Charles Q Jia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校学术交流。

    2012年2月初,接到湖北省商务厅希望我校于2月15日承办“欧盟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学术交流的函。当时恰逢学校寒假,离会议召开只有10多天的时间,会场、会议资料翻译打印、参会成员通知等等都还全没准备。张教授临危受命,积极与校领导联系,组织中心人员与校办、团委、设备处、宣传部等各方人员制定了详细的会务安排工作,成功举办了这次学术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受到了学校、商务厅及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还被当年2月20日湖北日报在第4版中设立专题“欧盟专家湖北授课”进行了报导,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机械学院副院长,再到担任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一路走来,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其执着和专注,以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斐然成绩,诠释着一名女性,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教师的价值。

    “我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与武科大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分不开,与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和照顾密不可分。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将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这一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的这一好事做完美,不负学校对我的期待。”张教授说。(鄢威供稿)